陈文波的工作室在北京东北五环外电影艺术博物馆和铁道博物馆附近,黑桥艺术区内,土黄色的门口完全不显眼,也没有任何标示,一拐进去却是豁然开朗的一个小院子,石子路面上是木头地板搭就的小露台,角落里有一棵叶子尚未落尽的小树和一丛翠竹。
入门整个工作室宽大、敞亮,有简洁的水泥地和白墙,墙上挂着陈文波大画幅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大画幅是陈文波画作的特点。
知道陈文波喜欢酒,我们特意带了两款葡萄酒,询问陈文波边喝边做采访可好,“太好了。”他说。
从1999年到现在,尽管定居北京已经十几年,但陈文波的川普乡音依然未变,像许多重庆男人一样,性情豪爽,喜欢喝酒,且“酒品好”,经常埋单,酒量也大,可以坚持喝到。
“我们这些从事艺术的人,每天上午休息,下午工作到7点左右,晚饭后如果聚在一起喝酒,往往一直喝到夜里两三点、甚至三四点。一开始大家还聊的是生活,喝到第三瓶后,话题就转换为艺术,会围绕着艺术聊哲学、社会问题,以及对艺术、对人生的看法。这样的酒聚大约一周三四次,七八个人的聚会,每次喝十多瓶。圈子里画家刘韡和策展人黄笃更懂酒,后者是法国和意大利酒 的爱好者。”
在陈文波和朋友们的酒局结束之后,常常已是深夜时分,这时候北京城白天的喧嚣和吵闹无迹可寻,而夜里的灯光却一直在那儿为人亮着,陈文波喜欢带着醉意观察此刻的北京,观察没有人、只有灯光的都市。
半醉的陈文波对光影变幻的效果感受更为强烈,对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更加敏感,“你在我的画作里会看到,即使是一小片天空,也包含五六种颜色,那是我喝酒后画的,那种丰富微妙的变化,其实是有控制的。每张画都有我酒后的感情。喝了酒以后看事物的界限感不再那么清晰,作画更尽兴,更能突破界限,胆子更大。”
陈文波在画画的时候一般都要喝酒,通常是下午一杯威士忌,越喝,状态越好,令他有更感性的发挥。虽然带着酒意,但陈文波的画仍是一种冷冷的观察,保持着理性的克制,“现实世界太有规则,太讲求权力,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界限。通常人们在不喝酒时很有条理,喝酒后自我得以释放,对事物的界限变得模糊。艺术家所做的事便是打破界限,我认为的”后感性“,是经验后的感性,基于理性的感性,不是纯粹的撒野。”
在陈文波看来,醉和不醉之间才是,完全喝醉也不是喝酒的初衷,酒变成一种高级的调和剂,激发出人和人之间白天感觉不到的东西。